大夏文圣 第1024节
书迷正在阅读:这个影帝要加钱、带着签到系统去宫斗、每天都怕暴露身份、穿成女主妹妹的日子、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穿书]、养A为患、社恐与反派恋爱图鉴、带手机逃荒,我被重生糙汉娇养了、青梅、被退婚后我捡了个仙君
“为善去恶是格物。” 顾锦年的声音平静,但当他说完这四字真言后。 刹那间,惊雷滚滚,噼开天地昏暗。 原本恐怖滔天的天地异象,在这一刻瞬间变得宁静起来。 天地一片晴朗。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稷下学宫内。 苏文景,学宫院长,诸多大儒纷纷细细品味着这四句话的意思。 然而。 孔庙当中。 冲天的光芒绽放。 圣人凋塑也在这一刻,再度震颤,迸裂出无穷光芒。 浩然的圣人气息,再度降临神洲大陆。 这恐怖的光芒,席卷天地。 稷下学宫内。 一朵朵金莲自地面上涌出。 一团团金云弥漫天穹之上。 瑞兽浮现,金龙金凤腾飞,麒麟献瑞,映照祥瑞世界。 诸子百家的身影,出现在稷下学宫上空,这光芒映照神洲大陆。 孔圣的虚影,浮现天穹之上,立于东方。 不过这一次的孔圣虚影,的确只是圣人虚影,没有任何意志,也没有任何意识。 是因为顾锦年的圣言所凝聚而出。 但很快。 第二道圣人虚影出现,立于南方。 第三道圣人虚影出现,立于北方。 第四道圣人虚影出现,立于西方。 人们惊呼,望着这恐怖的异象。 “四圣显世,古今往来未曾出现过的景象,这当真是无上新学啊。” “惊天地,泣鬼神,此等新学,将为儒道第五学,超越古今先贤。” “顾锦年居然真的明悟无上新学,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天命显世,这次大世之争,只怕顾锦年要超越一切,成为天命者吧?” “儒道第五位天命圣人,估计就要诞生了吧。” 天地之间,一些声音响起,他们震撼于这样的天象。 太玄仙宗内。 上清道人再看到这样的天象,神色愈发凝重,之前的喜悦,之前的兴奋,也随之平静下来。 “顾锦年。” “乃我仙门最大阻碍。” “大世之争,宁可仙门不占便宜,也绝不能让他占到好处。” 此时此刻,上清道人更加明白这点,他知晓顾锦年的可怕,立下不朽之言,今日顾锦年只怕的确要成圣了。 而学宫当中。 让无数人惊愕的画面再度出现了。 不过这一次不是顾锦年。 而是苏文景。 他周围圣光环绕,光芒通天彻地,似乎要成圣了一般。 而苏文景,也在不断诵念着顾锦年这四句话,他在理解,用自己的半圣之道,去理解这四句话的真谛。 不止是他。 还有不少人,稷下学宫院长,以及学宫内的一些大儒,也在反反复复念着这四句真言。 包括一些前来围观的大儒,他们本身就天赋异禀,否则也不可能成为当代大儒。 所以当顾锦年道出这四字真言,他们的理解与普通才子理解的完全不一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故而有不少人得到了提升,有实质性的感悟。 演武台上。 顾锦年没有在乎这些人的变化,而是继续阐述心学。 “今日立言。” “乃为心学。” “儒道一脉,自人族兴盛之时,便已诞生,为思想之道。” “孔圣之礼,划分人与野兽,人无礼,如同兽,礼道,为一切之根本,上敬父母,下爱儿女。” “亚圣之礼,乃为国礼,国家之礼,化解战争,平万世之太平。” “复圣之礼,乃为君礼,克制暴君,抑制昏君,君王之礼,苍生之福。” “圣人之道,为儒学之道,以重职治国,造福一方百姓。” “然,后世读书人会错圣意,追求利益,因官职之争,不择手段,因威望之争,形成学阀,诞生世家之祸,形成诸般阶级。” “今日,心学之道,便是为天下读书人,塑其文心,锻其文骨,定其文意,成其浩然。” “君子,应当明悟心学之道。” “知晓善恶,坚定前行。” “即可先知而行,不可行而后知。” “今日,吾顾锦年,定下心学七重境界,望后世读书人,明悟其道,人人如龙,知行合一。” 顾锦年开口。 心学之道,蕴含太多道理,他只能讲述开篇一段,将这个理念告知众人,后面的东西,随着自己的理解,包括其他人的理解,汇总成书,再慢慢传授下去。 任何学术,也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成为主流,成为一种学问。 而不是自己今天提出来,明天所有人都能学会。 他出声。 圣尺悬于头顶,荡漾万道浩然正气,圣光弥漫。 “其一为困境磨砺。” “我辈读书人,自当遇困境,若遇困境,应当视为磨砺,不应当自暴自弃,选择面对,寻找先贤经文,与其对应,将自己的思想,寻出一条善良之路,方可成就自我。” “其二为顺逆心境。” “我辈读书人,应当拥有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顺者乘风,逆者沉淀,以无理,无物,无事之心,求见本心,见证本性。” “其三为立正心,走正道。” “心若不正,路则不通,正心之时,一切阔然,拨开云雾,先贤的光芒,照耀脚下,一路前行,无人可阻。” “其四为立定根本。” “明悟根本之处,顺从天意,寻求自然之道,万物之道,知晓一切之规律,将明见于心,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第五为心居高远。” “放开思想,我辈读书人,应当注视未来,不可拘于小节,于一时之利,从而忘却本我,心若不高,何谈君子?” “第六率性真实。” “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合一,寻求真我,抛开假我,以真实之面,对真实之世。” “第七守干净心,做干净事。” “良知既易,浮于六虚,上下直柔,未必为常,而变则宜也。” “此七境。” “明悟知,可通彻。” “懂得行,可抵达。” “若知行合一,选择良知,人人皆可成圣,亦人人如龙,续儒道万世之辉煌。” 顾锦年出声。 他将心学七境告知,而对于这七个境界,顾锦年认为自己处于第六境,至于第七境,还是需要沉淀,将一切放下,明悟真我,便可抵达。 随着传道至此。 刹那间。 头顶之上的圣尺,陡然之间,爆发无穷圣光,笼罩天地。 “这是圣人之道。” 只是,就在这一刻,一道洪亮之声于稷下学宫响起。 是一位大儒。 他指向顾锦年,说话都颤抖,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如此天象,自然是圣人之道,不说圣人之道,说是天命圣人之道,我也相信啊。” “这肯定是圣人之道啊,其他不说,光是如此恐怖的天象,都能明白。” “前辈,这貌似不需要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