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172节
书迷正在阅读:这个影帝要加钱、带着签到系统去宫斗、每天都怕暴露身份、穿成女主妹妹的日子、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穿书]、养A为患、社恐与反派恋爱图鉴、带手机逃荒,我被重生糙汉娇养了、青梅、被退婚后我捡了个仙君
“我孙子一人,可抵所有文臣,瞧瞧这帮文官,半天想不出个屁来,瞧瞧我孙子,一刻钟就想到了解决之法。” “唉,我这孙子怎么就这么聪明呢?这不是打六部的脸吗?” “下次让他别这么聪明了,不然人家要生气了,哈哈哈哈哈。” 镇国公嚣张的笑声响起。 肆无忌惮。 的的确确是一点脸都不给这帮人啊。 文官儒臣低着头。 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部分文官儒臣依旧还沉溺在震惊之中。 只是宰相李善,却神色平静。 他知道,这件事情还没有彻底结束。 第67章 :风评更变,百姓沸腾,灾后交锋,古树变化 百官退朝。 京都内。 消息也在一瞬间宣泄而出。 实际上整个大夏京都,都在等这个瓜吃。 顾锦年违法乱纪,滥杀无辜,更是导致江宁府民不聊生,如此大的罪状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将是株连九族之过。 百官压抑了四天。 所有人都期待着,今日皇帝会不会处罚顾锦年。 有人认为,顾锦年终究是镇国公之孙,可能会小惩大戒,然后不了了之。 也有人认为,顾家本身家大业大,皇权忌惮,如今发生这种事情,必然要痛下杀手,给顾家一个教训。 后面镇国公亲自上朝,在路上的时候,被百姓看到,也引来无数争议。 现在所有人都等着朝会结束,然后问清楚情况。 梅花胡同。 这是京都有名的胡同,大大小小的胡同,连成一串,因为地段过大,唱曲的,卖东西的,孩童老人,基本上都聚集在这条胡同上。 一些人正在高谈阔论,关于顾锦年的事情。 可就在此时。 一道身影快速走来,满头大汗道。 “出结果了,出结果了。” “全是误会,全是一场误会啊。” 来人是某个官员家中的家仆,给当官的干活,在民间还是有些地位。 如今朝会结束了一个时辰,事情已经在权贵圈子里面传开了,那些家丁啊侍女啊,都有所耳闻。 得知朝会结果以后,马上传到了百姓口中。 “江宁府洪灾已被平定,是顾锦年献策,现在江宁府米价已经跌到四两银子一石,朝廷把所有米商屯粮全部买下,开仓放粮了。” 来人大口大口的呼吸,同时上气不接下气,将得到的消息告知百姓。 此话一说,顿时引起掀然大波。 “什么玩意?” “江宁府米价回归正常了?” “什么什么啊,昨天还不是说,一石米涨到了好几千两了吗?怎么今天价格就平稳了?” “这不可能吧?咱们京都的粮米,一石也要五两三钱啊,你说江宁府四两?真的假的啊?” 刹那间,百姓们直接傻了,他们还在等结果。 没想到,听到了这个消息。 “没有错,这是朝会的结果,文武百官都傻了。” “是顾锦年献策,圣上特意隐瞒,就怕有奸臣勾结商人。” “而且,之前那帮闹事的读书人,已经招供认罪了,是有人收买他们,想要去找顾锦年麻烦,甚至还想要谋害顾锦年。” 后者开口,极力解释,这是一手资料,肯定要拿出来显摆自己的消息灵通啊。 “什么计谋啊?能让江宁府米商老老实实降价?哄小孩的吧?” “是啊,哪里有这样的计谋,你要说降到几十两银子一石,我信,你要说四两银子一石?老头子我死都不信。” “灾荒之地的米价,还比咱们京城的便宜?这不是骗人吗?” “是啊,那帮米商有这么好的心?有这么好的心,早干嘛去了?” 百姓们完全不信啊。 “你们别不信,一开始我也不信,后来听府上管家上。” “这位世子殿下,当真是聪明绝顶,你知道他是怎么弄的吗?” “他先让江宁郡郡守私底下与商人合作,表面上是同流合污,允许这些商人大肆涨价。” “然后再暗中派人,于江宁府内,哄抬粮价,再让自己去买,粮价从一百二十两,一路飞涨到二百两,三百两,四百两,甚至到最后六百两银子一石。” “到了这个时候,我问问你们,如果你们当时在江宁府附近百里左右,你们会做什么?” 男子脸色涨红,面对众人的质疑,他很不服气,但他今天必须要说服这帮家伙。 随着他提问。 众人几乎不假思索道。 “肯定是去卖米啊。” “六百两一石?我三百两一石我都去卖。” “卖一石我就发财了。” “是啊,别说百里了,就算是三百里,租几辆马车,找几个年轻力壮的,一起干一票,卖十石粮米,我这辈子都不愁了。” 老百姓们下意识回答,这是很正常的想法。 “对。” “世子殿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整个江宁府周围十八府地,所有百姓全部将屯粮拿出来,甚至有一些农户,提前割麦,送到江宁府。” 日月风华 “等到了江宁府后,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男子异常激动道,同时也吊足了百姓的胃口。 “发生什么事了?” “快说啊,别在这里磨磨唧唧的。” 百姓开口,询问着对方。 “世子殿下,立刻让十三艘龙舟赶往江宁府,上面全是粮食,再让官府开仓放粮。” “实际上这粮仓里面,包括运的粮食,最多只能坚持不到半个月。” “可这些外乡过来卖米的人,他们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粮食运过来了,那些受苦的百姓,不用再花银子买粮食了。” “这下子这些外乡人一个个急的头昏眼花,他们耽误一天,所有的人工成本,而且还住宿,甚至还要防备一些难民抢夺粮食,可谓是提心吊胆。” “所以一咬牙之下,疯狂降价,有人带头降价了,马上都跟着降,价格从什么几百两直接降到几十两,可难民们根本就不买。” “最后降到七八两银子一石才有人陆陆续续买,可买的不多,他们耽误不起,最终降到四两银子一石。” 男子唾沫四溅,彷佛身临其境一般,说的有模有样。 “你们知道这外乡人有多少吗?听说江宁府四百多条小道,全部都是运粮的人,都想过来发财。” “这样一来,江宁府内的米商一个个苦不堪言,再官府的严厉禁止涨价之下,又想到再有一个月是丰收之时,担心自己的粮米变成陈米,所以与官府签订粮单。” “按照四两一石,全部被官府买下,这可是江宁郡郡守亲自写的奏折,昨日就送到了圣上手中。” “据说江宁府内,那些米商屯粮,足够江宁府百姓吃三个月,再加上外乡人送来的粮食,够吃两个月。” “这前前后后五个月,算上即将到来的丰收,还能再等一次丰收。” “朝廷已经派人去周围十九府预定粮食,而且江宁府所有主道,工部已经派人去修缮了,最多三个月就能通行,等到这个时候,朝廷也可以运粮。” “江宁府百姓,根本就不愁吃,再也不会饿死人了,你们现在信不信。” 男子说到这里,深深吸了口气,说话太激动了,差点岔气。 果然,话都说到这里,而且说的如此通透简单。 这群老百姓怎可能还听不明白? 他们自己换位思考一下,就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啊。 “嘶,这个世子殿下,当真是聪慧啊,居然用这种招式,好,好,好。” “这样一说,我就信了,你要说突然一下降价,我绝对不信,可用这种计谋我信了。” “好啊,先用高价吸引周围百姓,让他们送来粮食,然后开仓放粮,这些外乡百姓,不可能在江宁府久留,他们就是过来做一笔快银买卖,如果耽误时间久了,成本耗损大。” “再加上我们这种老百姓也是安分守己之人,能赚大钱就赚,赚不到也不心痛,不像那些商人,一个个奸诈无比,好,好,这个计谋当真好啊。” “不愧是能写出千古文章之人啊,世子殿下当真是才华横溢,智慧无双。” “这样一说的话,之前那帮读书人当真有问题啊。” 百姓们对顾锦年的风评,几乎是一瞬间变了,一面倒的夸赞顾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