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3页
摆了摆手,高玉兰又配上一个眼神,大家便都静了下来。 第一个电话,当然是打给省委书记李文瑞。 高玉兰:“李书记您好,实在对不起,刚才手机不在身边。” 李文瑞:“玉兰同志,我知道了,你的秘书小陈说,你和小向在考察盐碱地上的灌木丛。” 高玉兰:“是的,李书记,我和小向在考察灌木丛,小向提出了一个建议,我觉得是让滨海县脱贫致富的好办法。” 李文瑞:“哦,这小子肯动脑筋了,你说说,是什么建议?” 高玉兰:“小向认为,盐碱地上既然能长灌木,就有可能生长包括棉花和水果在内的各种经济作物,滨海县有一百多万亩盐碱地,又有三十多万失业渔民,一旦能够实现,三五年内就可以让滨海县脱贫致富。” 李文瑞:“好主意嘛,需要什么支持吗?” 高玉兰:“书记,您最好别问什么支持,小心人家狮子大开口哦。” 李文瑞:“哈哈,我倒忘了,这小子是个见了钱就眼红的家伙,你告诉他,要钱没有,要技术要政策我都有,三五年内滨海县要是脱不了贫,我撤他职务打他的屁股。” 高玉兰:“书记放心,我一定转告小向。” 李文瑞:“玉兰同志,事情都捅到我这里来了,你还真是沉得住气啊!” 高玉兰:“书记,我要向您检讨,清河给省委添麻烦了。” 李文瑞:“麻烦?我看不出这是什么麻烦,更与你无关,你不需要检讨。” 高玉兰:“书记是怎么知道的?” 李文瑞:“先是姚新民报告了黄省长,黄省长转告于我,然后是张宏报告了陈益民副书记,陈益民副书记也报告了我。” 高玉兰:“那您听到的一定是两个不同的版本吧?” 李文瑞:“不错,姚新民报告和张宏的报告是完全不同的版本。” 高玉兰:“可以想见,两个人杠上了。” 李文瑞:“我想,你既然这么沉得住气,一定掌握了最真实的版本。” 高玉兰:“是的,陈美兰同志很安全,现在正在滨海县休息。” 李文瑞:“哦,这是怎么回事?” 高玉兰:“书记,我长话短说吧,事情是这样的……” 李文瑞:“……岂有此理。” 高玉兰:“书记,张宏和许西平的行为太下作了。” 李文瑞:“这是犯罪。” 高玉兰:“幸亏小向早有防备,在会议结束前就去接陈美兰同志,否则,陈美兰同志就要遭殃了。” 李文瑞:“哼,我饶不了他们。” 高玉兰:“书记,还有一个人,也是当事人之一。” 李文瑞:“谁?” 高玉兰:“前清河市市长、现正厅级巡视员高尧。” 李文瑞:“他?谁派他去清河市的?” 高玉兰:“我了解过来,他是在张宏邀请下来的,他参与了这件事……现在,他和张宏一样,也住在医院里。” 李文瑞:“这个混蛋,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 高玉兰:“书记,您别生气。” 李文瑞:“玉兰同志,你有所不知,在原来处理高尧的问题上,我看在他父亲的份上放了他一马,我手软了,养虎为患,这是我的失误,不,是严重的错误啊。” 高玉兰:“书记,您不要自责,我倒觉得这反而也是一件好事。” 李文瑞:“哦,你有想法了?” 高玉兰:“上帝想让人灭亡,必让先让其疯狂,何不让他们尽情地表演,他们表演得越多,暴露出来的破绽就会更多。” 李文瑞:“嗯,你继续说。” 高玉兰:“书记知道清河市有个柳清河老人吗?” 李文瑞:“岂止是知道,我们还认识呢,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遍清河,堪称清河第一老。” 高玉兰:“柳老和小向是忘年之交,他对小向说,与其再来一个狠角色,不如留着一个熊包蛋。” 李文瑞:“说得好,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说法。” 高玉兰:“书记您怎么看?” 李文瑞:“我么……我想装作不知道,如何?” 高玉兰:“书记,您能做到吗?” 李文瑞:“哈哈……玉兰同志,你别激我,我还真能装作不知道呢。” 高玉兰:“看来书记早有准备了。” 李文瑞:“中央有个代表团要出访欧美五国,历时半个月,而我是代表团成员之一,明白进京报到。” 高玉兰:“真是太巧了。” 李文瑞:“玉兰同志,清河的事就交给你了,如果需要有需要省委支持的,你可以找黄省长商量。” 高玉兰:“书记,我知道了。” 李文瑞:“有人既然愿意去清河凑热闹,那好么,你可以索性找个清静的地方散散心嘛。” 高玉兰:“谢谢书记。” 李文瑞:“好吧,就这样,我挂了。” 很有意思,李文瑞说的“有人既然愿意去清河凑热闹”,当然指的是正往清河赶来的省委副书记,而李文瑞建议高玉兰“索性找个清静的地方散散心”,正与高玉兰的想法和柳清河的建议不谋而合。 高玉兰没有打电话给黄正忠省长,这是有特别用意的,虽然黄省长是李书记最忠实的部下,在东江省各方势力的搏弈中,与高玉兰是处于同一阵营,但他对手下缺乏管教,姚新民市长是黄省长的人,他可以直接向黄省长报告,但至今没有向高玉兰报告,作为黄正忠,应该教诲手下明白,省委组织部长正在清河市,姚新民应该先报告高玉兰后再联系黄省长,这才是正确的组织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