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页
石磊微笑着点点头,说:“你说的对,我留下四位,也并不是想为难你们,更没有什么想要质诘你们的。我只是想说,无论如何,我们也算是朋友吧。至少,马总,邹总,我们也算是老熟人了。当初傅建辉组局让我们认识,而傅建辉到现在也没有机会再投资我们启宣,我也是看在二位那晚在我告辞的时候,你们也起身告辞的情谊上,在第一时间把二位拉上了启宣这条船。” 马远和邹子期对视了一眼,越发尴尬。 他们看了看石磊,邹子期开口说:“石少,我们真的也是无奈,为了这件事,我们还曾跟公司据理力争过。启宣是我们负责的案子,甚至是公司一年来最赚钱的案子。我们当然也希望启宣能够在石少的带领下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可是,公司上边坚持让我们这样,我们也实属无奈。” 石磊还是笑了笑,说:“能稍微了解一下,贵司以及其余三位的公司,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么?这事儿就是关起门闲聊啊,你们不愿意说,我也不多打听。不过说实话,投行本就没有秘密,我现在只不过还没时间去操心戴振兴那边的事情,精力都放在了启月上。否则,我想了解戴振兴到底跟你们的公司有什么合作,应该不会是特别难的事情。” 这话说的很诚恳,在座四人都是投资公司的副总级别,当然明白,投行其实是最没有秘密的一个行业,消息满天飞,只要有心,总能分辨出其中的真与假。 马远想了想,说:“戴振兴在澳洲的公司想必石少您不陌生,我们听他说,当初他在澳洲就跟您接触过。他是做环保材料起家的,这些年,开始朝着新能源转型。当然,在大概念下,新能源其实还是跟环保有关。戴振兴的公司在澳洲实力很强,在欧洲也成立了分公司,并且得到了欧洲财团的支持。他以及其背后的财团,有意向在国内进行大型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开启国内新能源市场。这个项目公司非常重视,我也不瞒着石少,这可能是一个初期投资就会超过数百亿的项目,现在国内很多公司都盯着他们。我们公司不大,当然不可能像其他公司那样想要拿下代理权之类的,我们只想搭上这趟车……” 说到这儿,马远顿了顿,干笑了两声,说:“启宣的发展固然很好,我们的投资也不大,回报率真的是出乎意料和想象。但是,启宣的未来,毕竟只是一个千亿规模的企业,而戴振兴带来的……” 石磊摆了摆手,道:“我能理解,这个项目的初期投资就有数百亿,看来产品等等已经成熟,最终的目标,至少也是万亿级别的公司了。那是能跟阿狸企鹅这样的公司相提并论的,我们启宣,当然就成为了小CASE。” 四人都觉得有点尴尬,邹子期赶忙说:“我们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公司方面,现在的确比较注重戴振兴这一块。其实,如果石少在B轮和C轮的时候能多考虑一下我们公司,或许今天也不至于……” 石磊再度一摆手,道:“真要是让你们都掌握了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份,今天我就已经没有资格坐在这里跟四位说话了。都是千年的狐妖,邹总就别跟我这儿说聊斋了。” 邹子期越发显得尴尬,最终只能将所有的尴尬化解在一声叹息之中。 “电池是戴振兴试探市场的第一步?”石磊又问。 四人对视了两眼,马远小心翼翼的说:“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戴振兴也不是跟我们直接接触的,至少在关于他那个项目上,我们知道的也仅有这些。” 石磊笑道:“马总,您在公司这么高的位置,一点儿风声都没有收到?我都说了,咱们就是闲聊,朋友们,互通有无很正常。如果这涉及到你们公司的商业机密,当我没问……” 这话说的很平和,但石磊却给了四人一种很严重的压迫感,很明显,石磊并不是真的在跟他们闲聊,他只是在利用这四人心中的忐忑,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取最多的信息。 四人低着头,终于有另一个人开口说道:“承蒙石少把我们当朋友看,我就就我的了解说两句。戴振兴的公司,也就是DT集团,他们最看重的,并不是启宣电动车可以撬动的市场。这件事,我也是听戴振兴本人说的,公司昨天要求我们到吴东出差,并且让我们跟戴振兴联系。戴振兴昨晚招待了我们一下,席间他喝了不少酒,兴致比较高,就多说了几句。” 最后那人,也终于开口道:“戴振兴说启宣电动车就是个小项目……哦,石少您别介意,这只是戴振兴的想法,我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戴振兴对启宣日后的市场挖掘兴趣并不大,他所看重的,是启宣和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 石磊皱起了眉头。 戴振兴一直想借着自己搭上国内的关系不假,但启宣跟政府方面,真正的实质性合作,其实时间很短。也就是前段时间从绿色单车那件事开始的。关系倒是梳理的不错,可戴振兴未免有点儿行动过于迅速了。 “戴振兴说,他在澳洲的时候,看您年纪不大,以为您是国内某个二代,背后的背景肯定是错综复杂的。但后来调查过,却发现您只是一个创业者,虽然有些背景,但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强大。原本他其实都已经放弃对启宣投资的想法了,但前不久的绿色单车项目,让他看到了启宣和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环保材料,新能源,这些始终是绕不开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