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章 反派才三岁半(六)
书迷正在阅读:小美人和他的前夫、我很强,我知道[电竞]、婚后才发现老公是Alpha怎么破、我真的没有想爆红[娱乐圈]、霍总每天都不想离婚、跟豪门前男友破镜重圆后我红了、论吃货勾搭大厨的正确姿势、欺负学弟后,嚣张少爷他破产了、咸鱼结婚、浪漫情人
安妮非常相信自己的自觉。 但,她不迷信! 相关的事情,她会观察、确证,并提高警惕。 她也不会冤枉某个人。 比如眼前的安父,嗯,一看就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儒雅男子。 “宝宝今天乖不乖?没有好好听妈妈的话?” 安父习惯性的将手里的公文包交给安母。 换了拖鞋,弯下腰,温柔的将儿子抱了起来。 “我乖!我有乖乖听话!” 安妮奶声奶气的说着,她眨巴着一双澄澈无垢的大眼,有些期待的说道,“爸爸,你给我带什么好吃的了吗?” 不得不说,三四岁小屁孩儿的记忆虽然少,但也有零星有价值的内容。 安妮就从原主少得可怜的记忆中,找到了一件有价值的事:安父每次下班回家,都会给儿子带点零食回来。 要么是进口巧克力,要么就是棒棒糖,要么就是西点铺新鲜出炉的饼干面包。 有着美食的吸引,这让小家伙非常期待爸爸的回归。 “嗯~~”安父故作思考状。 “爸爸、爸爸~”安妮配合的兴奋大喊。 “deng、deng、deng~,你看这是什么?” 父变魔术般,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纸包,纸包是那种老式的油纸。 安父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抖开纸包,露出三块儿烤得金黄的板栗酥饼。 安母已经将公文包放好,回到客厅,准备从丈夫手里接过儿子。 见妻子过来,目光在板栗酥上面掠了一圈,安父状似解释的说道,“这是小张家里自己做的。” “小张?就是你今年准备招收的研究生?” 安母似乎也见过这个人,稍稍一想,就记了起来。 “嗯,他是咱们本校的本科生,底子不错,人也伶俐,去年过年,还跟他的那些师兄师姐来咱们家拜过年呢!” 安父一边跟妻子说话,一边走到沙发边。 小心将儿子放下来,然后把酥饼放到茶几上。 “宝宝,吃吧,还热着呢!”安父慈爱的说道。 “宝宝,爸爸给你带了好吃的点心,我们应该怎么说?”安母真的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忽略对儿子的管教。 “谢谢爸爸!”安妮昂起小脑袋,欢快的对父亲说道。 “乖!”安父揉了揉儿子的头,笑盈盈的说,“宝宝尝尝看,喜欢吃的话,下次爸爸还给你带!” “尝个新鲜就好,小张虽然马上就是你的学生了,可也不好总麻烦人家。”安母柔柔的提醒了一句。 “我知道。你就放心吧,我有分寸的。”安父不以为然的摆摆手。 他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的样子,其实他已经四十出头了。 作为a大的教授,还是真正的海归精英,他非常受学校领导的重视。 就是那些学生们,也都积极的报考他的研究生。 可他手底下的学生名额有限,报考的人太多,那就只能择优入取。 而这个“优”也是有多方考量的。 除了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外,很多其他的细节,也将成为学生们是否被录取的要素。 相较于外校、甚至是外省的学生,安父更喜欢招收本校、亦或是本地的本科生,因为“更好用”! “儿子,今天都学习什么了?”安父跟安母寒暄了几句,看着儿子大口大口的吃完点心,然后就开始询问儿子的功课。 安父知道,妻子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上心。 嗯,细算起来,妻子也是他的学生,只是不是研究生。 安父是八十年代初的公派留学生,学成后便回到了国家。 他是生物、化学双料博士,刚回国的时候,很多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但,安父没有选择那些单位,而是进入到了a大当老师。 那个年代,海归非常少,a大为了能招揽安父这个真正的精英,真是展现了十足的诚意。 他刚到学校,就是副教授。 学校刚刚建成的教工宿舍,安父分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高规格新房。 工资、奖金,研究经费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而安父入职a大的那一年,安母恰好是学校大三的学生。 学校太重视安父这个精英了,安父进入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礼堂进行了一场报告会。 报告会上,安父向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在国外的科研成果,取得的荣耀、奖项。 安父还跟学生们科普了一下留学生的情况。 那时还没有互联网,人们对外面世界的认知,都是来自于电视、报纸,或是某些公知的宣传。 而这些消息渠道,因着各自的立场不同,很多报道过于偏颇。 好的太好、坏的太坏,反倒失去了事情本身的真实。 安父就比较客观,没有抹黑,也没有刻意美化。 米国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它就是一个很富足的国度。 有能力、肯奋斗的人,米国就是他的天堂。 而那些没有能力、又只会坐享其成的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照样都过不好! 安父的话很是新颖,至少在那个国人盲目崇外的年代,绝对的标新立异。 安母刚满二十岁,即将跨入大四,眼瞅着就要面对社会。 她的想法既有学生的单纯,也有半个社会人的“成熟”。 作为天之骄女,她有着年轻人征服世界、放眼天下的热血,也有着属于女孩子的浪漫与羞涩。 而儒雅、端正,谈吐有涵养、又不失风趣……这样的成熟男人,简直太有吸引力了。 安母瞬间成了安父的小迷妹。 只是,安母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跟生物、化学半点都不沾。 事实上,安母读高中的时候,有些偏科,数理化这些对她而言,都是很痛苦的存在。 当初会去参加安父的报告会,完全是好奇心驱使。 毕竟安父头顶海归精英的光环,而在这个年代,国人对国外无比憧憬、好奇。 而电视报纸上的报道,大多都是老生常谈,国人还是更想从亲历者口中得知更多的“真相”。 安母果然从安父口中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米国,也知道了国人在海外的真实生活状态。 虽然跟自己以往的认知有些出入,但安母真的崇拜上了这位敢讲真话、不随波逐流的老师。 安母并不知道,她热切关注安父的同时,高坐在台上的安父,也在人群中一眼看中了安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