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农机具图纸应该用不了多少钱吧,一件古董能换几张图纸?”邓琳琅迫切的想把复刻的古董拿出来,最好能找人鉴定一下,复刻出来的是不是具备古董价值,却没抛弃讲价的本能,令系统又有不理她的冲动。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系统才告诉她已经用一件清代花瓶换了播种机、翻地机、收割机的图纸,邓琳琅想起现代国家受制于人的短板,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连发动机的图纸也有吗?” 系统一向平淡的声调里,都能听出无奈来了:“发动机的图纸要另外兑换。” “那你兑换吧。”邓琳琅已经把那个清代花瓶复刻品拿在手里,以她浅薄的眼光,看不出与放进系统时有任何不同,十分高兴的又给系统布置了任务。 又是半个小时过去,系统用一幅明山水画换来了三样机器的发动机图纸后,生怕邓琳琅又交给他新任务,直接告诉邓琳琅,今天的兑换次数已经达到上限,任凭邓琳琅如何呼唤它,再不回应了。 邓琳琅心满意足的把六份图纸放在储物格里,安心的睡了一个好觉后,第二天就被郑春山拉着去县城找李卫东。 几年时间下来,李卫东已经有些发福,说起话来也慢条斯里的带着些官派,邓琳琅便信了居移体养移气这句话,跟他说话便带了些微客气。 这让李卫东有些不适应:“看来这回的事儿不小,要不小邓可不是虚客气的人。” 郑春山看了打过招呼后就不再说话的邓琳琅,只好自己把来意说明了。李卫东有些奇怪的看了邓琳琅一眼:“那个种子你自己不是可以联系嘛,还用得着特意找我?” 邓琳琅一笑:“刚才我跟郑村长来的时候,看见路边新开了好几家门店,有一个跟日杂店里卖的东西差不多,可人家的售货员见人就打招呼,进去的人可不少。” 听她这么一说,李卫东脸上的笑挂不住了:“你们路上见到一家,县城其他地方还有两家呢。也不知道那些人从哪儿搞来的东西,竟然比我们国营的卖的还便宜。” 能是哪里搞来的东西,不就是商品生产多了起来,流通的也开始快起来?邓琳琅友情提醒了一下:“李卫党都已经买第二辆半挂车了,现在运货直接开车就走,从我那儿收了鱼,十几分钟就到县城,往菜市场送的时候,鱼还乱蹦呢。” 对此李卫东是承认的,也明白今天邓琳琅不止替郑春山站台那么简单,直接问她:“你有啥想法?” 郑春山发现自己又有些听不懂邓琳琅和李卫东说的话了:李经理明明国营日杂店的大经理当的好好的,小邓咋就说人家快当不下去了呢? 经理当不下去,当然是东西价高买的人少,她咋又说让李经理跟她合伙,也开一个店,还要卖种子、化肥、农机具呢?农机具是啥郑春山没见过,可李经理竟频频点头,还让小邓细说再细说,好象他们的店明天就能开起来一样。 好在李经理向他保证了,如果前进村要购买种子的话,把数量告诉他之后,他还是能帮着淘换的,郑春山就觉得自己不虚此行,跟邓琳琅回家的路上仍然笑眯眯的。 从这一天开始,邓琳琅又开始一天一往县城跑,还回了一趟平山,由邓晋生带着直接找到了铁厂长,把六份图纸直接摆在了铁厂长的桌面上。 铁厂长本就是炼钢出身,哪怕邓琳琅拿来的图纸并不对路,构图是不是精准、说明是不是详细、比例是不是恰当还是看的懂的。 正因为看得懂,才无奈的向邓琳琅笑着说:“二丫头,你这图纸是好东西。可是咱们轧钢厂只是炼钢,没有生产这些东西的生产线,光有图纸也白搭。” 邓琳琅特意跑一回,自然不甘心这样一个结果,劝了一句:“铁厂长,咱们轧钢厂没想过引进生产线,把这些农机具生产出来吗,我觉得这东西肯定好卖。” 铁厂长遗憾的摇头:“我也知道好卖。可咱们厂是国家的,资金收支是两条线,想引进生产线要立项报批,还得申请地皮另外建厂房,哪一样没个两三年都批不下来,难呀。” 对此邓琳琅倒是很认同,哪怕是现代市场经济开始完善,国企想上马一个项目,还得上报审批呢,何况现在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说完自己难处的铁厂长,发现老邓家的二丫头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失落,不由对她的定力高看了好几眼——难怪小丫头城都不回,自己在农村都能搞出一个福利院,这份宠辱不惊连他这个岁数的人都很难办到。 因为这份好感,铁厂长给邓琳琅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平山现有的农机具厂,生产的东西都是跟在大厂后头照猫画虎,供应本地区都没啥人上门,现在正举步维艰,离下马不远了,说不定他们愿意试试。 “铁叔叔跟农机具厂有联系吗?”邓琳琅听的眼前一亮,很想马上去农机具厂联系一下。 铁厂长笑眯眯的点头后,没用邓琳琅说啥,自己就拿起电话,给农机具厂长拨了过去,简短的说明自己的一个侄女手里有好图纸,他是看在两人是老朋友的面子上,帮他截住了,如果农机具厂不感兴趣的话,他就要让侄女去找别人合作了。 电话那头的农机具厂长出于对铁厂长的信任,直接约了晚上跟他侄女一起吃饭,有啥话饭桌上再说。 “铁叔叔,真是太感谢你了。”邓琳琅站起来向铁厂长鞠了一躬后说:“晚上这顿饭,无论如何不能让铁叔叔破费,一定得让我来结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