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看谁不顺眼就打谁
书迷正在阅读:玄学种植大师、身陷四个徒弟的修罗场、忠犬收割机[快穿]、重生18岁:总裁小妻甜又撩、梦幻香江、等等,我上错车了、晨曦追风时、萌妻来袭:大神请接驾、每天都在帮前妻脱单、一胎二宝:冷血总裁的契约娇妻
“好处和坏处?”徐光启在一旁接过话头说道:“我全都不想要。” 说这句话的时候,徐光启脸上的表情并不是很好看。 对于现在的徐光启来说,朝廷上下什么事情都没有就最好了,这样就什么都影响不到自己,平平稳稳安安静静的就最好,自己就可以按照现在的模式继续发展。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要继续发展,自己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大,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全都能够做成。 可是现在出了贬孟子抬荀子这样的事情,朝廷上下舆论翻腾,大家都在争夺,反而对自己并不是十分有利。 “现在事情这样了,我们也只能选择好处更多的。”李之藻说道:“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我们只能选择支持黄克缵。如果不支持他,事情恐怕会变得更麻烦。” 一边的沈庭筠也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我们之前靠什么上位的?” “是李贽的学说,是陛下信任李贽的学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陛下不反对黄克缵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说陛下不反对荀子的学说。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反对,陛下会怎么想?” “陛下是不是会觉得我们和之前那些人一样?如此,我们就没有存在的根基了。所以看似有选择,其实我们没选择,只能支持黄克缵。” “把孟子换成荀子……”徐光启喃喃地说了一句,随后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们怕是会背上骂名的,一旦事情败了,恐怕会遗臭万年。” “那就把事情做成!”一边的李之藻咬着牙说道。 “那也不必如此。”沈庭筠笑着宽慰众人:“我们读书做人做事,所求的不过是问心无愧。如今为了大明,我们声名受到一点损失不算什么。即便是事情失败了,我们遗臭万年,我们也听不到了。” 看了一眼沈庭筠,徐光启指了指他,笑着说道:“多大年纪了?还是如此的促狭。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别等了,直接上题本支持黄克缵吧。” “我觉得你还是要等一等。”沈庭筠沉着脸说道:“你和我们不一样,你现在是内阁次辅大学士,所以你不能出事。而且你今日的这个地位。还是先不要表态的好。” 一边的李之藻也点了点头说道:“事情才刚刚开始,局势还不明朗,内阁里面的几位大学士也不知道是什么态度,所以你也不着急表态。” 徐光启想了想,点点头赞同道:“行,那就听你们的。” 朱由校最近很无聊。 题本他不想看,因为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全部都是喷黄克缵的,所以朱由校觉得看不看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至于去上早朝,那就更不可能了。现在这个时候去上早朝,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气死了呢。 搞不好就有谁在金銮殿上给你来一个撞柱子证道,到时候怎么收拾? 索性就不上朝了,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于是朱由校就空闲了下来,比较无聊。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也不是没事干。他开始和戚元辅的千牛卫一起训练。 当然了,朱由校的训练量是肯定比不上千牛卫那帮精英的,但是锻炼锻炼身体还是感觉很舒服的。 虽然朱由校的身体自从上次感冒后虚了挺长一段时间,但是胜在年轻,恢复力比较好。 除了他们一起训练锻炼身体之外,朱由校还开始和戚元辅一起研究新的战法,或者说是新的训练方法。 主要就是朱由校把后世的一些东西拿了过来,比如小队协同作战、特种作战,又比如兵种分类。 这些东西有的朱由校比较懂,有的他也是知道一个大概。但是也无所谓,他身边有一个戚元辅在。 虽然戚元辅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远不如戚继光和戚金,但对他们家的训练方法还是很了解的,对鸳鸯阵也知道的很清楚。 这对朱由校来说就足够了。于是两个人在一起鼓捣,结合后世的一些东西,加上现在戚家军所用的一些东西,开始不断的尝试和试验。 他们想要寻找一种全新的战法,两个菜鸟在一起研讨倒也是乐此不疲。 如此一来,朱由校的日子过得也还算充实,每天都兴致勃勃的。 “皇爷,”陈洪走到朱由校的身边,轻轻的开口说道:“内阁大学士徐光启求见。” 听到陈洪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徐光启就从外面走了起来。 朱由校让人搬了一个凳子,摆手示意行礼的徐光启过来,笑着说道:爱卿还是坐下说吧。” “臣谢陛下。”徐光启连忙答道,然后躬身坐了下来。 等到徐光启坐下之后,朱由校才温和的笑着说道:“爱卿在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回陛下,臣今日过来,是想和陛下说一下皇庄的事情。”徐光启连忙说道。 听到徐光启提起这件事情,朱由校的心里面才想起来。 说起来这么长时间了,自己还真就把皇庄这件事情给忘了。不过好在徐光启还在试种,看样子应该结果不错。 朱由校笑着说道:“那就说说看吧。” “是,陛下,”徐光启连忙说道:“臣春天种下的番薯,长势很不错;其他的很多作物种下去之后,也都存活了下来,看样子是很不错。至于具体的收成,还要等秋收。” “不过马铃薯,应该很快就能够有结果了。臣已经在很多地方找过了,大明的其他地方也有百姓自发的种植马铃薯。只不过他们的种植并不成规模,产量参差不齐,种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臣也不太肯定效果如何。” “这一次全部都是按照陛下所说的方法种植的,现在看涨势不错,前些日子都已经开花了,估计很快就能够收成了。”徐光启笑着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所谓番薯其实就是地瓜;至于马铃薯,那就是土豆了。 这两种东西怎么种植,朱由校自然是很清楚的。 土豆需要发芽挖块,然后再种,这是后世总结出来的方法。 虽然朱由校不知道是谁总结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但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只要将这种种植方式摸索出来,就可以推广出去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朝多灾多难,粮食一天比一天紧张,灾荒一年比一年多。如何让百姓吃饱肚子,这就是重中之重。 朱由校能选择的方法并不多,以现在的运输条件来说,对外掠夺运输粮食都不现实,那么就只能改善本土的种植。 而想要扩张土地,除非是在南边发动战争,但可能性不太大。 至少北方的问题没解决之前,自己不可能在南面动手,这是一个先后的次序问题。 南方即便再闹腾,也闹腾不起来。 北方就不一样了。 虽然朱由校这段时间搞了这么多事情,可是他心里面对事情的重要性排名很清楚。 粮食的问题永远排在第一位,吃不上饭才是大问题。 现在听到徐光启这么说,朱由校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至于说土豆好不好吃的问题,真到了要饿死的时候,哪有什么好不好吃的问题? 再说了,可以想一些吃的方式嘛,丰富一下它的口味。比如法国人的马铃薯面包等等,研究研究也是极好的。 “爱卿今日算是给朕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等到马铃薯成熟的时候,爱卿记得叫上朕,咱们一起去挖。” “陛下放心,臣一定及时上呈陛下。”徐光启立也笑得挺开心,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朱由校点了点头,见徐光启没有告辞的意思,继续问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回陛下,再有就是关于百工院那边。” “百工院的第一批燧发枪已经定型了,已经开始生产制造了,样枪很快就能够制作完成。自从有了水力冲压机之后,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 “还有一件事情,臣要和陛下说,那就是关于陛下说的车床,百工院那边已经制造出了一台简易的。至于陛下所说的膛线,暂时还没有合适的镗刀。现在百工院那边炼制出来的钢铁,都不是很合格。” “铜炮也不行吗?”听了这句话之后,朱由校一皱眉头,然后转头看向了身侧的徐光启,“按道理说不应该呀,铜的塑造性和延展性都要好很多,想要找一把能够在铜炮身上刻膛线的镗刀,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回陛下,铜可以,只是铜炮的造价太高了。”徐光启有些无奈的说道:“实在是花费太大,百工院已经不铸造铜炮了。” 铜炮的造价的确是一个问题。 先不说大明缺不缺铜,关键的一点是铜在这个时代就是货币,拿铜造炮就是在拿钱造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朝廷根本承受不起。像朱由校这个穷皇帝,铜制的火炮就不是他能够玩得起的。 毕竟火炮的这种东西,不是说你有一个两个就行了。它要很多,要成群成规模,数量少了的意义并不太大。所以钢炮才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经过朱由校和徐光启这么长时间的研究,百工院已经能够制造出钢炮了,只不过就是制造速度的问题,还有一些小的问题需要解决,然后就能够量产了。 除此之外,百工院也开始丰富其他的火器项目。比如大明传统的一窝蜂地雷,被称为万人敌的燃烧弹,还有神火飞鸦和迅雷铳,以及大口径的左轮枪五雷神机。 朱由校对其中的几种火器非常感兴趣,比如神火飞鸦。在朱由校看来,这东西有导弹的潜质,至少也是火箭炮。 另一个比较感兴趣的就是迅雷铳,这玩意是一种多管火器,发射管最多能够达到18个。重2.5公斤,火力没有间断,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牛逼的连发枪。 对于迅雷铳,朱由校已经给出了改进意见,当然就是削减管的数量,通过旋转的方式来实现联发。 至于子弹方面。现在既然已经开始普及纸壳枪弹了,那么朱由校让百工院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制作弹链。 这个东西的最终产品,那自然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加特林。 只要百工坊能够把迅雷铳造出来,那明军就真的无敌了。 无论是女真人,还是草原上的蒙古族,肯定都会变得非常热情好客。 朱由校还对五雷神机非常感兴趣,这个东西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左轮手枪。 五雷神机有三眼的、五眼的和七眼的,射击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一人支架转动枪管,另外一个人瞄准射击,射程能够达到180米。于是朱由校也给出了改进思路。 反正针对大明的各种火器,朱由校都给出了改进思路。只要其中的任何一项取得突破,大明的火器都会突飞猛进,到时候看谁不顺眼就打谁。 只不过这些火器现在都在研究之中,朱由校只能慢慢的等待。所以他也不着急在辽东发动什么战争,就好好的守着,别丢土别丢地,这就可以了。 其他的都不重要,老老实实的等着。等到我把内部理顺了,等到我的火器都做出来了,然后咱们再打。 到了那个时候动用的人数会很少,都用的物资也会很少,战斗的时间也不会持续太长,规模甚至都不会太大。 总之就是一句话:省! 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胜利,这才是朱由校想要的。 所以他对百工院投入了巨大的心力,现在百工坊也给了他回报。这么短的时间内,燧发枪已经做出来了,但这并不是朱由校想要的。 这一次弄出来的燧发枪,它是一种前装滑膛枪,而朱由校想要的是前装线膛枪。不过这种事情暂时没办法,火炮的弹性还没弄出来。 看了一眼徐光启,朱由校知道他也着急,便主动开口安慰道:“爱卿也不必心急,只要把事情做好,按部就班,总有一天能够做成。”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盯着他们,百工院上下一定尽心尽力!”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全都交给爱卿了。” “那臣告退了。”徐光启站起身子,躬身说道。 等到徐光启走了之后,朱由校脸上的笑容缓缓地收了起来。 徐光启和自己说这些,那倒也是正常,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就归他管。 但是他居然没说别的,这让朱由校有一些诧异了。 原本以为徐光启这一次过来,说的这两件事都是幌子,要说的其实是黄克缵的事情。 没想到徐光启居然没说,这就让朱由校有一些迟疑了。 不过很快朱由校就把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了。 无论事情如何,早晚会露出马脚。 抬起头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说道:“你去把方正化找过来。”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就快速的离开了。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转回身子,继续钓鱼。 方正化从内务府赶到西苑,所以稍微花了一点时间。 等到他来的时候,朱由校已经钓了三条鱼了。这比前两天好很多,看来打的窝有效果了。 “奴婢方正化,参见皇爷。”见到朱由校之后,方正化连忙行礼。 “起来吧。”朱由校点了点头,也没有回头,而是直接问道:“内务府那边的考核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皇爷,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这两天已经开始报名了。”方正化连忙说道:“至于考试的时间,应该是在半个月之后。”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回去再出一个告示,就说内务府可以让胥吏考取,只要他们报名就可以。明白吗?” 方正化一愣,随后连忙说道:“奴婢明白。” “那就去办吧。”朱由校目不转睛的盯着鱼标说道。 这倒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他想到的一个方法,算是给了天下胥吏一条出路,更多的其实是收买人心。 这次是第一次考试,就不需要其他的条件了,只要报名就可以了。 但是下一次就不一样了。一旦这个制度普及开之后,就可以由他们的主管官员举荐,算是给了胥吏头上套了一个枷锁,让他们能够老老实实的做事。 当然了,对于那些不想升上来的胥吏,可以直接把他们给弄掉。有了能够考入内务府这一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做胥吏。 等到了一定的时候,内务府可以不从外面招人,全部从胥吏之中招。 不过这些都是朱由校的设想,至于最后的情况如何,那还要看实验的结果如何。 把事情都安排下去之后,朱由校伸了一个懒腰,准备回去吃晚饭了。 这时候还真是有一些饿了,不知道皇后给自己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想想还有一些小期待。 在朱由校往回走的时候,有人捧着一摞题本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朱由校和陈洪一起停住了脚步,显然来人这是有事情要说。 那个捧着题本的小内侍并没有走到朱由校的身边,因为他已经被陈洪给拦住了。 在陈洪面前说了一些什么之后,小太监把题本递到了陈洪的手里面。 陈洪快速地把题本捧到了朱由校的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皇爷,这是内阁刚送来的题本,是都察院的一些御史上来的。” 朱由校没有去看题本,而是直接问道:“说的什么?” “启禀皇爷,说的是关于内阁黄阁老的事情。”陈洪连忙说道:“不过他们不是弹劾黄阁老,而是全部都支持黄阁老,认为应该撤掉孟子,让荀子顶替。” 陈洪的语气之中都有一些紧张。 没有再说什么,朱由校伸手去把题本给拿了起来,然后翻看了起来。 看了最上面的题本,朱由校就明白怎么回了,因为这份题本是崔呈秀的。 至于上面给出来的理由,自然看起来都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全都是屁话,什么作用都没有。 这种事情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什么好说的,表明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崔呈秀支持这件事情,这就代表着这一次上来的都察院的题本,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态度,不然也不会把时间把握的这么好。 这个只能说明一件事情,这是他们群体的事情,是有人想让他们这么做。至于是谁想让他们这么做? 非常明了,除了魏忠贤还能有什么人? 朱由校把手中的题本放了回去,毫不在意的说道:“全都拿回去吧。” “对了,这件事情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出去了吧?”朱由校想到什么,又追问道。 “启禀皇爷,的确已经传出去了。这些题本到了内阁之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消息已经扩散到了整个京城。”陈洪有些紧张的说道。 现在事情越搞越大,陈洪可不想受牵连。 朱由校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走吧,去皇后那里吃饭。这件事情就看他们自己处理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恭敬地跟在朱由校的身边。 都察院的这些奏折,瞬间就在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本大家都是齐心合力的去批评黄克缵,谁能想到这个时候有人上了这样的题本,竟然有人上书赞同他的说法! 于是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都察院。 除了崔呈秀之外,都察院左都御史余懋衡自然也是逃不了关系的,于是也被群起而攻之。说白了,他们就是在逼余懋衡表态,让他拿出一个反对的态度来。 毕竟余懋衡是崔呈秀的上司,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他是压着崔呈秀一手的。只要他站出来表态,那么崔呈秀就白表态了。 最关键的一点,余懋衡和崔呈秀的意见相左,这件事情又是一个大事情,到时候是两个人肯定要走一个。 这些人的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可是对于这件事情。像余懋衡这样的大佬,怎么可能轻易的去表态呢? 于是舆论风暴愈演愈烈,弹劾的人更多了,规模也更大了,全部都是针对余懋衡的,甚至连黄克缵都被分担了一些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余懋衡很快就给出了态度。只不过这个态度却和大家想象的并不一样,可谓是天差地别! 余懋衡不但赞同黄克缵贬孟子抬荀子,同时还提出了新的要求,或者说他自己的新想法。 他上了一份题本,这份题本的名字简单而粗暴,名字就叫做《请荀子入孔庙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