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玉米淀粉咋做宝月不知道,但是土豆淀粉能用水“洗”出来,玉米淀粉大概也能吧。 宝月把泡好的玉米用石磨磨得细细的,把磨好的玉米面放到清水里搓洗,等玉米水变白了,就用纱布过滤一下水。 纱布上面的玉米面,留着家里做玉米饼吃。过滤掉的水里掺着淀粉,只要放几个时辰,淀粉就能沉淀到桶底了。 虽然办法有点笨,但是玉米淀粉还真让宝月给弄出来了。为了得到更加细密的淀粉,宝月把淀粉晒干了之后,又筛了一遍。 淀粉已经够用了,宝月打算开始试做粉皮。把淀粉放到盆里加水,又加了一些细盐,然后搅拌均匀,为了让淀粉好定型,宝月将淀粉糊拌得浓稠,又把淀粉糊过了一遍筛网。 然后就像做凉皮那样,开始做粉皮,将淀粉糊倒入凉皮罗罗中,把凉皮罗罗放到烧开的水中,面皮由白变得透明,粉皮就算做好了。 等粉皮被“蒸熟”后,将做好的粉皮从凉皮罗罗中拿下来,放在冷水中过凉,放在木帘子上晾晒。等粉皮被晒硬了,就算完全做好了。 做好的粉皮要是存放得好,放一年都没问题。宝月不太确定自己调配淀粉糊的比例是否正确,所以也没有做很多,总共就做了三十多张,估计晒上一天就可以了。 夏天的阳光十分充足,不到一天,粉皮就晒好了。宝月晚上直接做了一道炖粉皮,虽然没放肉,但是味道还是不错的。 吃过了自己做的粉皮,一家人对这道吃食有了信心。 难得的农闲,王有银一家也都忙叨了起来。不过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每个人都收到了高氏的“工资”。 高氏许诺若是粉皮卖得好,就给每个孩子都发零花钱,就连宝地都有。 有了小钱钱在前面吊着,宝地都积极地找活干,想尽办法让自家娘亲看到自己的“价值”。 为了让自家的驴好好干活,宝月偶尔拔根胡萝卜喂驴,黄瓜更是天天都有,王家的驴日子过得比不少人都幸福。 宝月帮着三婶摘网,三婶这边身体养好了,也过来帮着宝月家做粉皮。 两家是邻居,宝月只要做好吃的,总会给三婶家送一些,宝稻几个淘小子也没少吃他们二大爷家的糖。所以三人也跟着娘亲来帮忙了。 宝稻和宝麦一个九岁,一个六岁,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干活还挺利索,两人一起帮着搓洗玉米面,虽然小手力气不大,但是搓得十分细心,倒是帮了不少忙。 宝麦和宝地两个小豆丁则负责看孩子。宝花是三婶跟三叔盼了好久的小闺女,养得自然仔细些,所以三婶都是趁着小闺女睡觉的时候来帮忙,宝麦和宝地则负责时不时地回屋看看妹妹醒没醒。 有了三婶一家的帮忙,做淀粉晒粉皮的进度快了不少。 王有银三人挂鱼回来,也会来帮忙,吃了二儿子家不少好东西的王家老俩口,也会在空闲的时候来帮忙,短短半个月,宝月家做了五百多斤粉皮。 为了放这些粉皮,宝日和宝地的炕都被征用了,两人只好跟爹娘住一个炕。 五百斤粉皮快把炕都堆满了,家里也没有空闲的屋子里,家家户户孩子都多,也没法放在亲戚家。王有银也不挂鱼了,直接开始卖粉皮了。 虽然是一个模具里做出来的,但是粉皮跟凉皮可不一样,粉皮被太阳晒干后,重量轻了,一张粉皮的重量才一两多一些。 要是按斤卖的话,一斤粉皮得七八张。五文钱一斤不赚钱,十文钱一斤还太贵,这东西新奇归新奇,但也是粮食做出来的,到底不是肉,十文钱一斤尝鲜还行,要想做长远买卖,还真不能这么定价。 最后还是定了一文钱一张,埋卖起来方便好算账,还不用带秤。 镇上人的购买力还是有限,宝月打算让爹爹去县里卖粉皮,多带点去,能卖多少算多少,不管卖没卖完,过了中午就往回走,省得回家还得贪黑。 这回去县里,带的东西多,为了安全,王有钱也跟着自家二哥一起去了。宝稻见爹爹出门溜达,也吵着要去,被王有钱揍了一顿才消停。 为了抚慰自家堂弟受伤的小心灵,宝月用麦芽糖浆拌了番茄给几个孩子吃。乐得他们啥气都没有了。 捕鱼三人组一大早就出发去县里了。宝月给三人做了不少好吃的。有宝月拿家里仅剩的绿豆做的绿豆糕,又能解暑又能管饱。还有玉米发糕,平常吃了拉嗓子的玉米,做成发糕,又甜又软,十分好吃。三人打算以后就把玉米发糕当饭吃。 宝月要是知道三人的想法,估计得哭死。果然不下厨的人不知道下厨人的苦。他们说吃玉米面拉嗓子,那是他们吃的玉米面就磨了一遍,硬硬的玉米皮也掺在里面,再加上做饭的时候舍不得柴,玉米饼做得硬硬的,不拉嗓子才怪呢。 做玉米发糕的玉米面可是宝月磨了三遍,用筛子筛了两回的细面啊。这样的玉米粉里面还加了麦芽糖浆,发玉米面还用了一天的时间,这么精心做出来的东西再不好吃,都对不起费得这些功夫。 不过自打宝月开始做粉皮,家里的几头猪算是享了福了。宝月筛下来的大颗粒玉米,也懒得晾晒了,都用来喂猪了,这些猪也没有辜负主人的大方,嗖嗖地长膘。 别人家的猪都是放到山上去吃生猪草,宝月家的猪不光吃烀熟的猪草,还吃稻糠和玉米面,自然飞速长膘了,不少村民看着王有银家的猪都眼馋,这么肥的猪得多卖多少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