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丹书铁券,名不副实的鸡肋.
“什么,丹书铁券!” 李二陛下的一句赐“丹书铁券”,仿佛平地之上突然激起一声惊雷一般,将群臣全部都炸懵了! 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 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 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刘邦统一天下之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直到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丹书铁券才真正具有了“免死”的作用。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 《旧唐书·裴刘合传》记载,“(刘)文静初为纳言时,有诏以太原元谋立功,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及文静,特恕二死”。 “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龍、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等十四人,约免一死”。 “丹书铁券?丹书铁券......” 听闻李二陛下要给自己赐下“丹书铁券”,程处弼一开始是有些激动,但是一下子便沉冷了下去。 臣子获得皇帝赐下“丹书铁券”,的确是极高的荣誉,但是通过《旧唐书》,了解唐朝历史的程处弼知道,“丹书铁券”也就仅仅只是一个荣誉形势而已,实际上是毛用都没有。 如果“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获得“特恕二死”的刘文静就不会在与裴寂的宫廷内斗之中,被太上皇李渊以谋反罪,含冤而死...... 如果“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获得“约免一死”的赵文恪就不会因为刘武周进犯太原时的弃城而逃,被太上皇李渊下诏囚禁并赐死...... 如果“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小旋风柴进就不会被一个小小的高廉迫害,最后逼上梁山了...... 虽然程处弼内心里是看不上这个的,但是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等人对这个“丹书铁券”可是看得重要得紧呐,那眼神一个比一个激切,那面色一个比一个惊喜! 尽管在大唐开国初期,太上皇李渊恩赐了十余名功绩卓著的大臣以“丹书铁券”,但他们一不是李渊的嫡系、二也没有赶上太原举兵的好时机,所以没有获得这一殊荣! 等到李二陛下登基继位之后,李二陛下虽然根据玄武门还有这些年来的功绩,对他们封官加爵,但也没有颁发“丹书铁券”! 也就是说,程处弼是贞观一朝,获得“丹书铁券”殊荣的第一人! “爱卿,还矗着干嘛,还不快快谢恩!” 看着怔住在前的程处弼,李二陛下笑捋长须,好笑催促道。 “回禀陛下,微臣年少德薄,入仕经浅,承蒙陛下圣眷,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程处弼闻声而动,心神清明地向着李二陛下施了一礼,而后推辞解释道。 “今陛下赐臣以“丹书铁券”,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微臣惶恐,恐难当陛下如此之厚爱,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功高赫赫的李靖、李绩,还有出身秦王府嫡系的房玄龄、长孙无忌、段志玄、秦琼、尉迟恭,就是他父亲程咬金这么多的贞观名臣骁将都没有获得这样的殊荣! 他一个出入官场、战场的小菜鸟,哪里敢率然接受李二陛下如此大礼! 再说了,为了一个名义上的荣誉,而在实际上成为了众失之的,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一笔买卖。 与其,赐他一个这般的鸡肋玩意,还不如给他加官进爵,来得实惠。 “封赏恩赐,岂因年岁大小、入仕早晚相比较,当以功业胜绩而定论!” 知道程处弼一定会拒绝恩赐的李二陛下,笑容温煦,没有一丝怒意,轻飘飘地摆了摆手,不紧不慢地走下阶来,向着程处弼解说道。 “昔日,霍去病封狼居胥、横扫漠北、大胜而归之时,汉武帝特设大司马之位,年仅二十一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大将军加官大司马,与其舅卫青通朝并列、共掌军政!” “今日,爱卿东定东突厥,北取薛延陀,亦封禅于狼居胥山,其战功自当可与霍去病并驾齐驱!” “更何况,爱卿兼资文武,不仅武略过人,而且文采华然,修订《论语》、新设句读,此乃沐浴万民、弘扬万世儒学之功!” “爱卿,得受此券,实在是理所应当,又如何得以推辞!” 李二陛下这一番话,不仅仅是对于程处弼说的,也是对此时赴宴的文武百官说的。 他并不是出于私心,对程处弼的偏爱,而是程处弼确实有经天纬地的国士之才! 群臣沉默不语,各自陷入了各自的思量之中...... 李承乾、李泰,迅速对视一眼,又迅速沉入了各自的百感交集之中...... 在他们看来,这一番言语同时也是在对他们的警告,这一份“丹书铁券”,就是父皇对程处弼的倾力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