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烙画(1)
“小时候家里让我推磨,我不爱推。一圈又一圈那是没有终点的路。我把粮食偷偷来进老鼠窟窿,母亲发现打我。后来的实践证明,没有我,一家人都没有发展,如果光靠推磨推得好,屁用不顶。” 一个父母认为调皮捣蛋、不守规知,气得要扔掉的孩子,凭借不按常理出牌的闯劲,开创了陇上烙面的先河,镇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 197年,兰州东方红广场西侧举小的场展览交易会上,有一个展位与众不同,引人注目。这个展位展出的产品,是大片的三合板、胶合板。带着不解的人困观,才发现每一片板子上都有虚实有度,浓谈适宜的山水、鸟兽图案。 “这不是绘画,这是烙画。” 他不厌其烦地介绍着自己的杰作。知道的人着实不多,水墨画中国人几乎人人知晓。 苦心钻研了二十多年的技艺,在省城的大平台上依然未能获得认可。王继属多少有些灰心。也者实想不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王继属出生在通渭县北城乡一个小村子的木匠世家,但自己从没有认真学习过木匠手艺。爷爷、父亲去世以后,王继属迫于生计,去兰州个集体所有制的小子打工,才凭着脑海里爷爷、父亲做木匠的记忆做起了家具。 小板凳、小饭桌这些简单的产品针对的人群是兰州的退休老干部。这是合作化时代,中国还没有发达的商品市场。有稳定收人的退休老干部是消费的主体,但是他们习惯了“抠门”过日子。王继属打工挣的钱不足以糊口,老领导同情他,给县里打电话,县里给生产队打招呼,“不要扣发王继属的粮”。生产队长十分诧异王继属一个山里娃的“容量”怎么变大了。 小时候,王继属管见过,一些烟杆、笔杆上有烙烫过的花纹。受了这个自发,木活干好后,他用插炉火的火扦子麦出些图案,形成装饰性花纹。单调呆板的家具上,顿时有了丝丝绩缕的活气。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这种火开子资画的创作技法应该叫烙画。 后来,王继属被生产队叫回来了。县里成立木器厂,他成了厂里业务老练的新工人。木器厂新老家具都做,王继属爱模仿、爱思考、爱创新,新式家具基本都由他领衔完成。 改革开放激活的市场大潮里,内陆集体化的小厂无法抗衡东南沿海的民营企业,王继属所在的厂子应声倒闭。王继属放弃了木匠,转而持续干火扦子烫画。他看到人们装修房屋的热情逐断高张,想用木板烫画发家致富。 他查阅资料,学习美术常识,越走越深,越干越痴迷。大小不的三合板、胶合板、纤维板上、葫芦上,柜子上,任由他发开想象、格烫出各式各种的人物。 上完了五年级,是个人才完小毕业。埋没,饥饿困扰,拄着拐棍亲自上「游说,“挨饿鬼被饿得步覆蹒跚,游说不管用,念书不能继续。老校长觉得王继属暂时的,不念书会耽误一辈子”。校长也被喝了王家碗面物王继属生在全国书画之而就回去了。形成了之乡通渭县,这个县的人民群众对书画作助长王继属学习美术的传统力量。他的品的爱爱好以及鉴赏水准。 烙画内容完全与国围兰州展会初算义头用,且有了收成,王继属对格画信心大增。地在相类似,工具到创作载体,他反复试县城里开了一间铺面,专门微格画。从创作经验,都做了不断的改进。起初,画笔是火扦子,但烟熏火燎,,不太清洁。王继属改用电烙铁,效果出奇地好。 他根据格画需婴,做了一纽烧铁,从15瓦到0瓦,接近10个。“焦、浓、重、夜、清”“勾、勒、点、染、擦、白描”水墨画的创作技法、成像原理、虚实规则,全在经验和手法中显现。细小者如针尖粗大者如錾子, 来把烙铁在他手里应用自如。 创作载体一开始是三合板、胶合板,但运输着实不方便。王继属尝试在宣纸上烙面,但宣纸下笔重了容易烧就透、下笔轻了难以着色。 他又将宣纸进行裱糊,增加厚度,然后开烙,但浆糊遇热,容易然烧。试验再次失败。不断思考,王继属发明了一种掺上:蜂蜜的浆糊,用这样的浆糊裱糊好的宣纸,将画既不会燃烧也容易着色,这个实验大获成功。浓墨重彩、轻描谈写,烙起来轻松自如。 “烙画作品是一个人性格的体现,要做好,天赋和性格很要紧。发热的烙铁和物体换到起,考验的是手风,下手要快。必须稳、准、狼”王继属的要领独白显得自信满满。 前后搞了二十多个举画,街方邻居永观看,信彩响到他,土继属说热烈欢迎大家看,你们看养,更好。大家说,你是表演呢王继属说,人都希望有成就感,你们看了我烙得更来劲。 “通得开始我先弄,我是木工,后来有人模仿,做这个赚线困难,把这个变成钱,没几十年功夫达不到。” 人到七十古来稀,2016华刚好70周岁的王继属回顾人生,满是哲理。他对自己的烙画水准自信满满,更对自己的生命经历志得意满。 王继属从小就比别的孩子调皮,他每创造的惊人之举,总令大人哭笑不得。结束学业,王继属加人生产队成为小劳力。由于患有风湿,不能干重活,生产队长给他分配了一个轻松话一抓田鼠。民间流传的身亡。 杀死一只田鼠,自制与前工具:在国眼经过的洞段安装,”田鼠只要咬食诱们,必定中前职业令生产队里的很多人羡整。基本能挣到大人的工分。这活例既能满足童趣,”,又能养活自己,王继属的一次看病,乡间老中医说:抓田鼠,应,所以身体不好。 王港风决定行酱。在抓田取的老式号能上加装了截钢丝,田鼠上饵就能活捉。王继属给生产队交田鼠尾巴,放掉田鼠同样能混工分。但是,时日一长,工上继属的阴读诡计还是败露了。生产队长情怒宣布:废弃抓田鼠的岗位。 一次母亲分配王继属和两个妹妹起推磨,两个妹说三个人一起轮流推,但王继属坚决反对。工继属要求把所有的粮食分成三等分,两个妹妹先推,自己最后推。两个妹妹拗不过,只能从了哥哥的意见。她们辛苦推磨的时候,王继属在没命地玩耍。等轮到王继属推磨的时候粮食进了鼠洞。他只是做做推磨的假样子而已。接连几次,母亲发现了王继属的鬼把戏,困难时代对于浪费粮食行为的责罚自不待言。 “我父母有一次骂我,说非常后悔当初没把我扔掉。我想,我这么好的人干嘛要扔掉不过,小时候,我确实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生产队里有个瓦窑,烧瓦卖掉可给全队社员增加收人。生产队号召每户人家各自捏造一个瓦桶,上公共的瓦密烧。瓦桶,可熬药,可煮茶,算是一个实用的物件。生产队这么做,也算是给社员的一次福利。 社员家家都做了瓦桶,王胜属却增出了速佛培和,个轮值空。于特现听阴阳说房屋的某面风水不好,可以收个塔。高京“那地方不好话有它镇灾”。父亲见状顿毒打。王继属抱着佛佛塔逃到了村外。母父亲最终同意王继属烧佛塔。亲和爷爷反复劝说,那一年,王继属只有15岁。 陇中乡村,孩子拂逆大人意愿,或者偏离生存法则,都被视作异邪行。王继属念念不忘自自己的佛塔创作经历。认为那是自己天资聪也是成事的发端。“佛塔破四旧毁了,但是孙馆优于别人的显着标志,情空保留了五十多年,快六十年了。” “人生的关键要有创新意识,循规蹈矩绝对没前途。”王继属剖析自我,认为自己能成为烙画工艺师,且依靠烙圆生意过上了不出苦力的轻松日子,完全得益于自己的创新精神。 父亲44岁的时候就大世了,邢时候下继属刚刚成年。个哥哥,两弟两妹。父亲走,大嫂提出分家。身为家中老二的王继属领着四个弟妹单过日子。 所有的人都要长大,都要成家立业。王继属主导了兄妹的成长和发展。即便在21世纪的北城,娶老婆依然是农民最人的负担。王继属在上世纪能为自己娶到老婆,又为两个弟弟娶到老婆,很受乡邻佩服,“拉家带弟兄,北城第一人。”王继属半生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乡邻的赞赏。 早年去兰州打工做家具,而后回到县里木器厂讨生活,再后来苦心钻研烙画。他的切努力都围绕着如何脱离下苦力、轻松过日子。 王继属坦言自己贪玩的性格一般人接受不了,但是也正因为自己贪玩,有闯劲、敢冒险,才改善了兄弟姐妹的生活。 “小时候老实,一辈子没发展。推磨我就不爱推,一圈又圈,没有后来的实践证明,没有我,家庭就没发展。靠推磨推终点的路不想走。得好有展用。” 王继属反复强调,才有进步。不按常理出牌才会有超越常规的回报。 做木匠的时候,徒弟问王继属问题,王继属不但不回答,还要没一头冷水:“古人做桌子放四根想,是因为立不住。你能用一根腿立住一个桌子,就超越了古人,老同什么千啥都要自己思素,考虑,每件事都有多种做法,自己为哈不去领悟” 20世纪末、21世红初,是王继属济画生意最辉煌的年头。有了县领导的支持,频频上电视、上:报纸、跑展销会,收人也越来越好。自从那位关心烙画发畏的领导走了以后,烙画生意又回到了常规状态。 王继属做烙画,自然对烙画情有独钟,但他性格里有着开明务实的基因。“自我感觉有品位,但般的人看不上。”王继属对烙回在陇中的推广传挤有着清醒的意识,并没有爱屋及乌的偏狭劲,“烙画没人学,因为烙画成不了气候。” 除了开明,土继属还有反思自己的勇气。王继属把自己15岁的时候提制的孙情空一直带在身边,并除上了金色的油漆。55年来,关于15岁时的艺术冲动总能激励自己。“我每次看看我 五岁捏的孙悟空,我就反思抱怨自己,长大以后没进步,我应该做得更好。那时候每天只能喝二两面的汤,能提出一一个孙情空,现在条件好了,没进步。” 能圆手艺的传承问题,在王继属看来压根就不存在。看着儿子在行政单位工作,王继属满心欢喜。“儿子单位忙,我经常给儿子说,诚实腾了半辈子,手,不能的外深得。我了的事情好个意地的事几千要工道,折那是为了养家湖口,儿子想元,老了以后再说。”个净钱,没人学。其用平前做落面的人都因为不你钱关面湖了,唯独王继属一直在坚持。王继研说自己从没考虑过传承。 “养儿像舅舅,养女像姑姑。”院中人对这个教条的信仰程度,不业于城市小资对星来的迷态。e继属坚决不认可这个教条,“我的外公民国时候在西藏花18个银元买了支笔,易舅用那个笔能在胡麻上面写字,我显然是跟了我舅舅的性格,才能干烙画。但是我的性格不可能有好女人,儿子他舅舅只会扶犁,儿子有出息显然像我。” 一次,王继属在老家农村的土院里摆弄盆盆罐罐,儿子撞见了说,你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弄这么乱的东西干嘛”儿子嫌弃老子,是传统下继属不这么认为,他倒觉得儿子有出息。”一个人不讲卫生,不讲艺术,没有前途。东风车能跑,靠的是发动机,人有多心力气,能一直干下苦的活” “烙画现在一年能挣几万元,有时候守十天半月,也接不到一能些意。”但王继属每天坚守在店里,坚信烙画是高雅的艺术。 王继属的铺面接连三年没人收水费,但自己刚刚搬过来,收水费的人就来了,“三年的水费,总共八百多元。”王继属的亲成都说有点军。找房东理论一下。王继属说怪自己租房的时候没抄表,大大方方替别人交了水费,“吃亏是福,要是占了便宜还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它是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娟、宣纸等材料上作画。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 它是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娟、宣纸等材料上作画。 据史书记载,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到了光绪三年,才被南阳的民间艺人赵星三重新发现整理,并延续至今。关于南阳烙画的起源和发展,在民间还留下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 西汉末年,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画能手,人称“李烙花”。老两口以烙花为营生。有一天,“李烙花”在紫山边的一棵大树下小憩,忽然有一男孩朝他跑来跪在他面前,说有坏人追杀。求他相助,这小孩正是年仅十二岁的刘秀,被王莽追杀。“李烙花”把刘秀扮作逃饭的哑巴,引到一块隐蔽的大石板面前,让他睡在上面,躲过了莽兵的追杀。临分手时,“李烙画”看他可怜,送给他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为盘缠。刘秀和“李烙花”分手后,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于公元二十五年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号称光武帝。此时身为帝王的刘秀并没有忘记昔日“李烙花“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携带葫芦暗中查访,找到“李烙花“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花王”。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而当年刘秀睡过的大石板,人们后来叫他“刘秀床”并延续至今。 烙画重现-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擅长绘画的南阳人士赵星在一次吸食鸦片时,烟隐过后,顿生画兴,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枪杆上烙烫作画,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艺,均获成功。随潜心究研,久而久之,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其烙画作品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之间礼尚往来馈赠之佳品。以至作为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以后,赵星三又收了四个弟子大徒弟李潘之能写会画,精通各种花色,技艺娴熟;二徒弟邱义亭擅长博古;三徒弟杨殿奎专功花鸟;四徒弟张西凡则精通山水。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为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花品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而享誉国内。 烙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烙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 烙画是很讲究布势,即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有的画虽然技术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却杂乱无章,这正是对“势”的把握不够所致。如吴昌硕的《错落珊瑚枝》,主要的枝干和树叶构成大势,单独下垂的小枝构成小势。画中的局部形象越多,势的把握也就越复杂,越难以控制,同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势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横势、竖势、曲势、斜势、团势、放射势。 画面的构成要有主有宾,更不能喧宾夺主,需要营造—个构图中心,从而达到最充分地表现主体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主体居前、主体居中、主体居大等。 形象素材过多会使画面繁杂哕唆,画蛇添足,削弱主题;过少则又不足以说明主题。取舍是相对的,取多少、舍多少,取什么、舍什么,要根据绘画风格和画家的个性追求具体分析,没有硬性的规定。 密就是凝聚,是画面物象和线条的集中处;疏则反之。一幅画的构图,所画各种物象及线条的安排应该有疏有密。从而产生有节奏、有弹性的艺术效果。“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清人邓石如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画面中“疏”与“密”的关系。“疏”得不当,会使画面凌乱、松弛、没有精神;“密”得不当,会使画面板结、沉闷、滞重无光。要么以点为密,以面为疏;要么以面为密,以点为疏。“疏”有赖于“密”的安排,“密”有赖于“疏”的衬托,应该强调两者的差距,形成疏密的强烈对比,这样画面才会有生气。 太虚则画面会感觉太空,稀软无力,轻飘而无所归依,必须以实补之定神;太实则又会造成画面凝重阻塞,难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虚来调节缓冲。应以淡者为虚,浓者为实。疏者为虚,密者为实。动者为虚,静者为实。轻者为虚,重者为实。次者为虚,主者为实。白者为虚,黑者为实。 潘天寿说“吾国绘画,向以黑白二色为主色,有画处,黑也,无画处,白也。白即虚也,黑即实也。虚实之关联,即以空白显实有也。”远者为虚,近者为实。少者为虚,多者为实。 一幅画的章法常以“开合”作为构图布局。所谓开合,也叫“分合”。“开”即是开始,“合”即是结尾的意思。开与合在画面上是—对矛盾的统—体,犹如用笔,起笔为开,收笔为合;一幅画中没有开、合也不行。—幅画中有贯穿全局的大开合,同时还有若干小开合。小开合要服从大开合的指向,并起到丰富画面构成的作用。有开势就要有收势,只有开合处理得好,画面才具有完整性。 空白在这里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同形体、线条、色彩—样,构成画面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所谓“笔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到”。传统葫芦烙画差不多都留有空白。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葫芦烙画对空白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般有如下几种存在方式表示天、地的地方、于繁密的地方、主体周围、不画背景形式美的需要。 画面上几乎所有构成因素都和对比有关,都要注意它们的大小、长短、远近、高低、刚柔、动静、明暗、曲直的变化。对比在构图中的表现疏密对比、聚散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曲直对比、形象对比等。 造型艺术中的均衡,就是要利用不同分量的形体、色彩、结构等造型因素,在画面上达到力的平衡,以求得庄重、严谨、平和、完美的艺术效果。画面中求得均衡的方式很多,如利用物象的属性。有生命体与无生命体相比,前者重,后者轻。 在构图中,可以利用这种属性来取得画面均衡。利用色彩的比重。画面的一方色彩浓艳集中时,在相应的反方向要有所呼应。利用力的走势。当画面主要的力的走势偏向一方时,可以用辅助力的走势拉回,以求得均衡。利用运动和视觉方向。利用物体的大小、繁简。 色彩的使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色彩的和谐、色彩的对比、色彩有冷暖、明暗之分,有动静、收放之别。一般地说,冷色比较静和收敛,暖色反之。、主色与副色的关系。、葫芦烙画的色彩由两大要素组成一是颜色,二是墨色。古人云“墨分五色。”如李方膺的《鲇鱼图》,全图以墨色为本,浓淡虚实,趣味横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背景在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选取素材要符合主题思想的需要。背景是主题内容的补充部分,必须是有助于创造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环境、最能说明和延伸画面主题思想的内容。背景素材在使用量上要精练、纯化,并非多多益善,不要把与主题有关的素材都搬到画面中。 布局要合理。背景一般是布置在画面主体的后面。背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象背景,一类是无象背景。所谓有象背景,是指主体以外的画面空间都由具体的物象组成。无象背景与有象背景正好相反,主体形象之外的画面空间没有具体的形象,或用颜色平涂,或全白全黑,或用笔触及其他抽象效果作为衬托。 对于没有一定功底的葫芦烙画爱好者来说,拓稿是他们进行葫芦烙画底稿最好的办法,可把选好的图案打印在纸上,用胶水把复写纸粘在图案后面,用胶带把制好的拓稿粘在需要烙画的葫芦上,用笔把图案描一遍,选好的图案就会很轻松的复制到葫芦上了。把稿子拓到葫芦上,最好用陈旧的复写纸。 首先,它既继承了中国画,又发展了中国画。 无论是烙画艺术还是中国画,从本质上来讲,它们都是绘画。关于绘画的定义,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包括对美的感受认识和表达的能力。二是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情况。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从当代烙画艺术的体裁风格特点上看,可以说它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烙画艺术,它都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的能力。比如北宋中期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集》中写到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当代的烙画作品,也不乏含有强烈感受美的艺术作品,只是烙画作品大部分不留艺术家的名字,只有作品的名字,如《富贵吉祥》、《国色天香》、《竹报平安》等,一些作品是临摹品或者根据文学故事创作的,如《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钗》、《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山河万里图》等。烙画的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名字通俗易懂。所以,烙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从施艺的工具、材料看,烙画艺术是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墨、宣纸或丝绢,以及国画颜料。国画家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用笔蘸墨在宣纸或丝绢上勾、划、点、染、皴、擦等用笔,同时控制墨的浓淡、轻重、缓急的变化,作品或者施色或者不施色。烙画的工具、材料则是烙笔、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有的还用到国画颜料。 烙画艺术家也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利用控温技巧,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而成。将二者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烙画用烙笔替换了中国画的毛笔,将施艺的材料由宣纸、丝绢扩大到竹、木、葫芦、贝壳等材质上。因为有烙笔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艺的材料更为广泛。所以,烙画艺术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画。 其次,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解放初期南阳烙画是以烙花筷子为主发展起来的,筷子是人们吃饭必备的工具。木烙花筷子选用冬青药木,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性寒凉、色洁白,用香油浸泡后,呈象牙黄色、气味清香,有助于养生。在方头筷面上,工匠们用手工烙绘出的画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赏,所以又成为收藏者的所爱。 当代烙画发展到丝绢、宣纸上,形成类似于国画的艺术品。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因为火笔这一工具的介入,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所以,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诚如我今天要说的这个很励志的事,她同样专注一件事,一做将近20年,这的确了不起。她从下岗职工到烙画艺术家,她用她的努力告诉我们追逐的意义和对现实的不妥协。 这个人就是杨金婷,1999年的冬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三合板。就是这样一块木板,让她从此与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谁说,三十而立过后就无法自主创业,尤其是在那个90年代。但早过了而立之年的杨老师,立志在烙画上走出一条路来。 然而,事实证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了。杨金婷老师今天的成功绝非偶然,但也是必然。 其实我们都知道,掌握一门新技能都需要不断的付出才能了解的更多更深,烙画也不例外。为掌握各种烙画技能,杨金婷老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烙画创作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起早贪黑地刻苦学习、勤奋探索。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就这样,凭着对烙画的执着与热爱,2002年,杨金婷老师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烙画,并应邀在第二十届洛阳牡丹花会上展出。这些烙画栩栩如生、风格独特,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喜爱。 到了2004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已经娴熟掌握各种烙画技巧的她,在自己创作的路上,创作出的烙画作品越发精致,细腻。在众多旅游景区和艺术大赛上屡获大奖,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受到艺术品收藏行业的重视,销量不断攀升,日益增长。 2005年,当嵩县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荣膺“中国最美的地方”的称号,家乡优美的景致,为杨老师的烙画创作找到了灵感,她先后创作出《日破云涛万里红》《天池风光》《张良隐居》等一大批反映嵩县秀美风光的烙画精品,这些烙画精准,细致表现出了家乡的美景,受到专家学者称赞,被称为嵩县烙画艺术家。 在杨金婷老师的家里,两间卧室都是她用于创作的地方。墙上挂的全是她的作品,每一幅都出神入化,极具传神。那些获奖证书、奖杯、字画以及笔墨纸砚都诠释着艺术家的浓郁氛围与气息。 看着她拿起火烧热烙铁创作的瞬间,发自内心的敬佩,每一幅作品背后都凝结着巨大的付出和心血,实属不易。如今的杨金婷老师已经是几家艺术培训学校的校长,我们也希望并祝愿她在今后多多培养出像自己一样的烙画艺术家,为烙画这门民间艺术添砖加瓦。 烙画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烙画这一民间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民间烙画也在不断发展,也不断涌现出烙画艺术家。很多的古镇偶尔也能看着烙画的身影。 烙画在古代被称为“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珍贵的民间艺术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就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史料记载,烙画最早出现在西汉,后来经过一系列战乱致使这样的民间艺术失传,清光绪年间得意复兴,逐渐形成了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新中国成立后,烙画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受到国家的重视,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在众多烙画大师的共同努力下,烙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走上了正轨。 目前洛阳烙画成就最高的工艺大师就是嵩县杨金婷老师,她的作品广受好评,已经成为了洛阳城的一张名片。 烙画,有点像版画,又比版画细腻传神;又有点像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