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章 南风逢兮自难忘 中
徐长吟皱眉,他昨日付给她的买药钱,怕是更让他们捉襟见肘了吧! “桑姐姐是独自一人来的海涌山?”少年反问道。 徐长吟微顿,而后淡淡一笑:“算是吧!”说是一人,然她腹中还有一个。只不过这小人儿万事不知,不知他娘亲离开安逸富贵的生活是为求甚么,也不知他娘亲心中的无奈。 少年似也明白她必有难言之隐,便也未再多问,只是道:“桑姐姐独自在外,还是多加小心的好。” 看不出他年纪小,却挺会关心人。徐长吟颔首一笑,“多谢你的提醒。我知山下有位柳大夫,医术不俗,可请他来为令堂诊治一二。” 少年张唇,徐长吟知他要说甚么,接言道:“我与柳大夫有些交情,诊费无需担心。” 少年闻言大喜,“当真?桑姐姐能请柳大夫来?” 徐长吟笑了笑,“大夫本就当悬壶济世,施以仁术,等会我就下山去请。” 少年感激不已,忙深揖一礼:“桑姐姐的大恩大德,金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回房歇息片刻,思忖着刑子游与刘丹瑶应已离开,她复起身,打算出寺下山去请大夫。 走了偏院,行不多远,陡见二名僧人迎面而来。二僧行至她面前,施了佛礼,客气的道:“桑施主可是要下山?” 徐长吟点了点头,“有些事需处置。” 二僧仍旧客气的道:“桑施主可否延缓出寺?” 徐长吟一愣,这是何意? 左边的僧人道:“戚大善人今日前来寺中,住持派小僧二人来请桑施主前去。” 徐长吟一愣,这戚大善人来,关她何事,怎地还要请她去了?不过,既然是住持相请,她也不便拒绝,臻首道:“请带路。” 寺外的山门前,刘丹瑶笑盈盈的勒马,朝云岩寺望去,继而向身侧的刑子游睇去,“师兄,王妃娘娘不会以为咱们没发现她吧?” 刑子游左右眺望,悠闲的应声道:“不管如何,好生守着总没错。”突地,他的目光一定,扬起嘴角,“人来了!” 但闻其言,果见一乘山轿在半山腰出现,轿中坐着位极是富态的中年男子,穿一身精贵的锦缎袍子,他明明是被抬上来的,却不知为何反而满头大汗的直喘粗气。 轿子经过刑子游与刘丹瑶所立之处,中年男子朝他们拱了拱手。山轿直抬至寺庙前方稳稳放下。 徐长吟站在住持身后,望着庙门外抬轿而来的一行人,满腹疑惑。住持请她前来,却并未说有何事找她。 待轿子落地,住持迎将出去,向走入庙中的富态男子一施佛礼:“戚施主……” 岂知住持话声未完,那戚大善人已急声道:“大师,那位施药善人可在?” 徐长吟略有怔忡,眨巴下眼,施药善人?难不成指的是她? 果然,众人的目光齐齐聚集在了她的身上。她不甚自在的又将斗笠压低了些许,心中直犯嘀咕。 那戚大善人见此情形,瞬即明了,已径直走到徐长吟跟前,甚是恭敬的拱手说道:“可是桑先生?” 徐长吟心头几转,这人是冲着她来的,会是谁指使来的么? 未等徐长吟应声,住持已代为答道:“这位正是桑施主!” 戚大善人看着不吱声的徐长吟,急声道:“家母久卧病榻,遍寻医无治。昨日菩萨托梦给家母,说只要寻到一位广为施药的善人,请其入府为家母祈药,家母即能康愈。戚某得闻桑先生正在云岩寺,故此前来请先生大驾,希望先生能随戚某回府为家母祈药,先生大恩,戚某不胜感激!” 徐长吟讶然,菩萨托梦?她不过送了些药材,还感动了上天不成? “小可并未行甚么大善,戚老爷怕是寻错了人。”徐长吟沉着噪音说道。 戚大善人见她这么说,登时急了:“家母向来虔心向佛,方能请菩萨入梦告知渡劫之法。先生广施善药积厚德,自是无错,自是无错!” 住持口宣佛号:“施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徐长吟微顿,“这……”若是祈药真能救人一救,她也不会推辞,可是她当真不以为自己有那般福气。不过,就算前去,似乎也不会对她造成什么影响。 “先生如能前去,戚某但凭吩咐!”戚大善人倒是玲珑心思。 徐长吟眉头微挑,“小可倒真有一事相请。” “先生请讲!”她此言似是已答应了下来,戚大善人不觉吁出了口气。 “寺中有对母子,母亲染恙无钱医治,戚老爷可否将他们妥善安置,请大夫为其诊治?”这戚大善人在本地似是甚有影响力,往后如能照拂那对贫苦的母子,也比得她一时之助来得妥当。 戚大善人不住点头:“好好,我立即派人来接他们。”说着,他连忙对跟在身后,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吩咐道,“速去请大夫来,在山下准备好屋舍。” 徐长吟见他如此爽快,自是满意:“小可代金家母子谢过戚老爷大恩。”但愿她的好管闲事能帮上他们。 徐长吟上了轿,戚大善人匆匆与住持告辞,便即吩咐家丁抬起轿子下山,而他自个则跟在后头。 一行身影渐行渐远,住持示意众僧各归其位。一名小沙弥跟在住持身边,嗓音仍带着稚嫩的好奇问道:“住持,那位桑施主真的是菩萨托梦指的人么?” 住持低头朝他一笑:“是与不是,金施主母子却是真正遇见了一位贵人!” 云岩寺离山脚下并不远,但路途并不平坦,不过徐长吟坐在轿中却未感颠簸。只是身形并不矫捷的戚大善人走五步便得歇六步,平素下山只需一刻有余,今日却生生走了近一个时辰。而沿途徐长吟也将他的来历问了个七八成。 戚大善人名叫戚福,也着实是位有福之人。戚家祖上自元仁宗时期便是颇有名气的造船商,历经元数朝统治而未衰。元末时,烽火四起,天下易主,得归汉人,戚氏一族却反而解散了辛苦经营数十载的船行,在姑苏城中做起了不问世事的寻常百姓。而这数十载积攒下来的财富,也足以让戚福享受三五代而无虞。(未完待续)